车研网CHEYAN.net 首页 资讯 整车厂 查看内容

架构狂魔施新法?吉利CMA正式发布

2019-5-5 16:48| 发布者: 黄Charlin| 查看: 1087| 评论: 0|原作者: 拓跋骏|来自: 车聚网

摘要: 对吉利来说,CMA架构是制造的变革,更是竞争力的变革。它意味着全体系完善,将为核心产品力进行提升与赋能,并让每一款基于吉利CMA开发的产品富含中国驾驶DNA。

4月28日,吉利在杭州湾第二制造基地召开了吉利CMA架构发布会。

吉利CMA架构

作为吉利首个CMA工厂,它占地超千亩,总投资超百亿元,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完整工艺流水线。并且,除了真实物理工厂,吉利CMA工厂还拥有数字化仿真工厂,通过对现实工厂的实时监控与记录,保证每一条作业数据都可以被追溯。

自动化五序冲压、一键换模、4台蓝光测量机器人、395台KUKA机器人。激光深熔焊、自动螺柱焊、阿普拉斯焊。纸盒子干式漆雾捕集系统,80%-95%循环风利用……

它标志着CMA架构在吉利汽车的全面落地,同时也是中国乘用车制造的里程碑。

一、CMA架构到底有何优势?

吉利方面表示,凭借CMA架构可以让其基础之上的产品较同级竞品拥有10-15年的代际领先优势。

吉利CMA架构

夸张与否,CMA的实力却是真。它是由沃尔沃主导、吉利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首个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诞生于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由来自25个国家的2000多名汽车工程师历时3年多开发,直接面向全球工业4.0的产品诞生体系。

所谓工业4.0的产品诞生体系,是CMA赋予厂家的生产方式,指在CMA基础架构能够覆盖从A级到B级的不同车型平台开发需求,且为不同平台的车型提供共享解决方案,包含技术、工具链、标准、工艺流程、供应链体系等。

吉利CMA架构

让车型研发能够根据吉利、领克、沃尔沃不同的品牌定位、用户定位,市场定位,从共享解决方案清单中做选择,然后再做针对性研发。

架构不等于平台,架构等于很多个平台,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换言之,一款产品可以利用CMA架构确定的底盘悬架,动力总成,座椅座舱以及电力电器等系统基础,进行车身结构尺寸以及调校取向的修改化身成为另一个平台另一款产品。

它保证了低成本,高效率,高度定制性和超强灵活性的制造。大量的工业4.0技术也应用到CMA架构中,如VR\AR、3D打印、大数据可视化、数字双胞胎、人工智能等。

吉利CMA架构

虽然这一优势目前不明显,但在不久的将来,当工业4.0的生产模式大范围普及,CMA的前瞻性便可以体现出来。

标准是CMA的另一个优势。

安全标准方面,CMA架构的安全策略以更科学的车身结构为主,来提升被动安全,并用比IIHS更严格的标准来进行安全验证。CMA的高速40%偏置配碰撞速度比美国IIHS和欧洲E-NCAP规定的64km/h高12.5%,正面碰撞验证标准比美标规定的56 km/h高14.3%,后部碰撞验证标准比美标规定的80km/h高5%。

CMA架构的座椅采用沃尔沃的WHIPS设计。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对乘员颈部和头部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被评为世界上最有效的头颈保护系统。

吉利CMA架构

可靠性标准方面,CMA架构也实现了相当的冗余度。CMA架构GEP3发动机设计寿命35万公里,较欧美日韩通行的24万公里标准提升46%。台架强化耐久考核运行时间比国际标准运行时间400小时高出150%,做到了1000小时。

传统车企发动机冷热冲击验证低温35°,高温105°。而GEP3低温冲击做到了12°,有更强的抗热胀冷缩能力。

另外CMA架构的7DCT变速箱验证标准也远超欧美规定。举个简单的例子,在10%坡道上,以2.3吨的车辆自重,托重1.8吨的拖车,从时速15公里/小时减速到4公里/小时,并行驶一段距离。欧美标准要求完成10个循环,CMA的7DCT变速箱完成了27次。

品质标准方面,CMA架构更是贯彻了一丝不苟的工科精神。比如,对豪华品牌来讲一般行业冲压零件外观R角是2.5-3mm,CMA达到1.5mm;冲压精度控制的行业水平在0.5mm左右,CMA是0.2mm;钣金匹配面差行业水平是1mm左右,CMA标准是0.5mm。

吉利CMA架构

另外,CMA架构采用目前只在ABB等一线品牌上才用的底盘一体化合装工艺,把上车身和下车身整合在一个模块里,摒弃分装,一次性拧紧前后桥与车架的52个联结点,拧紧扭矩偏差精度控制在3%,让由零件公差或人手造成的多个坐标系装配,骤减为两个。

标准随时间进步,想保持真正意义上的代际领先,严律己求其上是CMA必须做到的。恰好,它做得很棒。

二、CMA的中国DNA是什么?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与沃尔沃、领克两个全球品牌不同,吉利作为中国本土品牌必须对CMA进行本土化调整。

深刻理解中国本土需求并非易事。中国幅员辽阔,道路情况差异大。改进过程中,他们首先通过路面扫描创建中国路谱大数据,形成虚拟路面,努力实现仿真工况与试验工况的对应。

随后为验证不同参数设定对驾驶体验的影响,吉利引进了AR技术打造驾驶模拟,对操控性能进行在线虚拟调校,结合中国路大数据,让工程师亲身体验不同参数设定。

从-45°的漠河到42°的吐鲁番,从中东到欧洲,实时监测道路适应性及条件最恶劣的极限工况验证结果,保障吉利汽车在不同环境下的一致性表现。

吉利CMA架构

让车辆适应环境是一回事,不过驾驶者对驾驶体验评判又是另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驾驶过程中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号。

“直觉驾控”是吉利CMA的终极追求,也是让CMA成功写入中国DNA的关键。

大家常说的“一辆车开起来的手感以及脚感”,包括打方向盘时的手感、踏板感、动力响应等驾驶性感知,是车辆在不同速度、不同路面上行驶时,对驾驶意图的响应以及给予驾驶者的即时反馈。这种反馈是与驾驶员直觉沟通的桥梁。

舒适的人车交谈就像是在与老朋友聊天,不用说太多,心照不宣,让人倍感愉悦。通过对油门踏板的安装角度、行程、踏板力的优化调整,可以让让驾驶者在驾驶车辆时向直觉靠拢。

吉利CMA架构

比如说,吉利CMA针对中国用户驾驶偏好,针对油门位置以及对应固定时速的曲线进行重点调整,达成动力性与低油耗的黄金平衡点,并且在常见路况下可以让驾驶员通过习惯,单靠油门来轻松控制时速。

在吉利CMA的信条里,不该是用户去适应车子,而该是车子去适应用户。

底盘调校同样如此,中国人的屁股和腰是刁钻的,既想要舒服,又喜欢刺激。工程师通过参考中国人喜爱的产品来进行anti参数预设,进而完成侧倾中心的定位,其与重心坐标的位置关系可以定义车身姿态的俯仰、侧倾、回转特性,最终来达成在加速制动以及转向过程中国人比较习惯的车身姿态控制。

吉利CMA架构

又如前悬的主销后倾参数,参考国人喜好来确定后倾角度,便可以带给用户以操控感、令人愉悦的转向手感以及国人习惯的转向回正性能。

在国人要求苛刻的静谧性方面,吉利CMA的NVH通过三段式传动轴、悬置机构的模态调整、增加阻尼抑制震动等路噪控制,外加空调通风噪声、排气噪音优化等技术以及声学玻璃材料,将低频震动与噪音隔离在驾驶舱之外,提高车内语音清晰度,努力营造中国特色的听觉体验。

吉利CMA产品想做到最懂中国人。但又不禁想问,到底是那些车担当了中国人的汽车启蒙教师呢。老一代的日系豪华,又或是新世纪的德系家用。

三、汽车文化CMA能与同类架构相媲美吗?

事实上,是可以的。

CMA架构作为吉利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全球化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与日本丰田TNGA丰巢,德国大众MQB没区别,一同构成了世界汽车基础架构领域的“ABC”格局。

吉利CMA架构

与2012年TNGA、MQB模块化架构相比,CMA架构直到2016年才全球首发。而众所周知,电子系统的核心处理器、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受摩尔定律影响,迭代非常快。就像3年前用的智能手机,已经无法与当下款型同日而语。 

年轻的CMA架构站在电气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的全球汽车变革前沿,它的电子电气架构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反应速度和执行准确度的需求。

它天生拥有更大的通信带宽,可以更轻松地适配48V,MHEV和PHEV。并且吉利CMA能随着中国在5G通信上的突破、高性能处理器、激光雷达等科技进步,实现比TNGA和MQB更快的再进化。

吉利CMA架构

底盘、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方面,吉利CMA较TNGA与MQB相比同样表现不俗,这一点通过吉利CMA的首款产品吉利星越即可体现。线控底盘兼顾舒适性与运动性,轮胎悬架能能快速响应驾驶者意图,清晰回馈路面。

吉利CMA架构最强动力的升功率、升扭矩与另二者同阶产品相比诚意凸显。而且,在动力性与经济环保的二律背反中,吉利CMA架构的动力也创造了较为理想的平衡。

总而言之,与强调经济舒适的TNGA和强调均衡性能的MQB相比,吉利CMA的表现更为全面,三者各有千秋。

车聚小结

吉利CMA架构的发布,标志着吉利迈入了技术自豪。

借鸡下蛋,蛋打蛋。

吉利CMA架构

与之而来的还有GCPA-101标准。它是吉利打造的首部中国原创用户满意度评价标准,旨在取代中国现行的上世纪70年代由奥迪创造的奥迪特标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标准。这意味着吉利有底气持续为用户打造令人心悦的产品与服务。

对吉利来说,CMA架构是制造的变革,更是竞争力的变革。它意味着全体系完善,将为核心产品力进行提升与赋能,并让每一款基于吉利CMA开发的产品富含中国驾驶DNA。

中国人终于开始定义自己的车。

已完成四大基础模块架构SPA、BMA、CMA、PMA布局的吉利也成为模块化架构最丰富、最全面的车企。

如果中建是基建狂魔,不妨称吉利:架构狂魔。

"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